是時候開放媒體
國家領袖終于承認,忽視網絡媒體和手機短訊,是國陣在此屆大選的一大敗筆。然而,許多人也許沒有想過的問題是,重視傳統媒體的國陣政府,未必就從傳統媒體的報導中受惠。
現代選舉不同于古希臘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模式,廣場不再是公民表達意見的公共場所,媒體才是調控訊息管道的主戰場,問題是媒體能否反映民意,抑或一味地製造民意?
此屆大選的一大特徵是,有關大選的訊息透過手機短訊滿天飛,而在1999年大選前夕投入運作的《當今大馬》,在此屆大選的投票日當天,表現一流,角色形同「傳統媒體的媒體」。
《當今大馬》消息來源的準、快,不只取代「選舉委員會的發言」,也教上千員工的大報、大集團自嘆不如。《當今大馬》若自稱是投票日的「主流媒體第二」,大概沒有人敢自稱「主流媒體第一」。
主流媒體這個概念,在互聯網時代備受挑戰。未來傳統媒體的「主流角色」會否被「邊緣化」,此屆大選上演的「媒體戰」可資借鑑。就這點而言,我們不僅要看到網絡媒體在關鍵時刻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,也要看到傳統媒體在關鍵時刻的「失靈狀態」。
借用《太陽報》政治編輯再儂阿末的談話,傳統媒體「小罵大幫忙」,在關鍵時刻「偏頗一方」,對媒體人而言,是一種恥辱!
傳統媒體不是沒有反映民意,只是民意有「左右之分」。任何領袖要聽真話,就要大刀闊斧,解除媒體的「緊箍咒」,才能「左右逢源」。
大選之後,我等媒體人希望看到的是,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擁有共同的平臺,彼此競爭。前提是:開放媒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