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

再見「安華」?

1月5日,原本旨在迎接回鄉的蔡細歷的集會,最終演變成全柔各地逾2000名支持者蜂擁而至峇株巴轄的盛大場面,迎接活動變成「聲援大會」。

那一晚,蔡細歷揮手的那一幕,乍看之下,還以為時光倒流,10年前向群眾揮手的安華又「復活」了。然而,蔡細歷畢竟不是安華。當年的安華是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,而且身處當家又當權的政黨。

安華于1998年遭馬哈迪革職后掀起一場舉國矚目的「烈火莫熄」改革運動,更在出獄后企圖捲土重來。此后,「朋黨」和「裙帶風」成了「進步民眾」琅琅上口的詞彙,不必當心觸犯政治禁區。

究其實,政治反撲一旦缺乏改革訴求,儘管佔據一時的制高點,長期而言還是很難有迴旋或者轉彎的餘地。更何況,蔡細歷與安華的處境大為不同。

安華是在黃碟缺席的情況下面對種種指責,上庭后的提控過程充滿疑竇,而馬來社會不能苟同于這種對付政敵的下三爛手法者更是大有人在,政治觀察家稱此為馬來社會的文化禁忌。簡而言之,廣泛民眾的不滿情緒,有利于安華的政治反撲。

對付蔡細歷的手法,雖然也揭露了不道德的政治,但是,他同時面對黃碟揭露其隱私后的道德爭議。雖然不道德的政治已經引起馬華黨內濃厚的不滿情緒,惟廣泛民眾更熱衷于黃碟的典故。

更為現實的問題是,在泛道德與假道學並行不悖的年代,一旦撇開個人道德問題,似乎個個堂堂正正、清清白白、健健康康,只要沒有被偷拍,再多貪污濫權舞弊的疑點,也無需解釋,辭職就不必奢想了。

這等文化思維,也見諸于萬人大集會事件。華人社會不乏和平示威的同情者,有者甚至期待印裔社群再次走上街頭,只要催淚彈不是射向自己,有人代為表達不滿何樂而不為。

盡管如此,蔡細歷還是不畏艱難,自辭去所有黨職和官職后,表明只要受邀請,並獲得黃家定的首肯,他就願意全國走透透。而黃家定也間接表明,身為黨員和公民的蔡細歷,有權展開全國巡迴演說。

黃家定的「進步」見解,給馬華基層打了一枚定心丸。1月25日,蔡細歷將出席馬華馬六甲州冬牙巴株區會晚宴,這是早已安排妥當的活動。

此后,任何欲邀請蔡細歷出席和發言的馬華各州基層,大可不必避嫌。總會長一言既出、駟馬難追。蔡細歷只要準備就緒,浩浩蕩蕩的巡迴活動,勢必引起舉國矚目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