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

發現政治社會


11月吉隆坡上演兩場萬人大集會之后——先後以黃色及橙色為象徵——我在泰國逗留了兩個星期。正好碰上一連幾天因泰王普密蓬80歲壽辰而上演的「黃潮」,讓我見識警察先生在沒有對「鬧市商人」的生意及「微笑國度」的旅遊業造成負面影響下,維持秩序。

小販們不僅沒有反感,還搶灘「黃潮」現場,以一字排開或L字形的桌椅劃定楚河漢界。適逢泰國大選,各政黨借助泰王壽辰大搞嘉年華。對小販而言,政治也是一門好生意。

泰王壽辰前夕,一名小販忙得不可開交之際,幾位警官走了過來,指示小販搬動桌椅,小販不只不肯,還指手畫腳長篇大論反駁到底。很快地,周圍的小販都走了過來。

讓我意想不到的是,其中一名小販拿起一張椅子,置放在警官和小販中間,大有登高一呼的聲勢,一下子成了小販的代言人,與警官對話……

半個小時后,掌聲響起。警官微笑離開,小販回到各自的攤子,而該名小販的桌椅「原封不動」。

我不懂泰語,卻在曼谷街頭發現「政治社會」。所謂政治社會,是介於國家和公民社會之間的暫時性空間,是「底層」社會群體面對現代政治的方式。

印度底層研究主將Partha Chatterjee教授在《發現政治社會》一書的訪談中如此形容:「在日常生活中,你也許發現下層人民群是卑屈的,不過他們的真正本質是站起來,並且進行戰鬥。」

回國后,興都權益委員會事件進展神速,執法者不經審訊扣留5名興委會領袖長達2年,而原本被控以「1粒石頭」「企圖謀殺」1名警員的「31名」印裔人士,更戲劇化地「告別」「如此嚴重的提控」。

近日我在吉隆坡十五碑逗留了一個晚上,並偶然地坐上印裔大兄的德士。我還多次和停車場職員聊天。斷斷續續的一些談話,讓我驚訝于印裔社群在興委會事件上的「資訊流通」程度,涵蓋了華文報讀者未能知曉的一面。

比如:黑風洞負責人配合國大黨人士的要求,封鎖黑風洞,讓裏邊的人出不來;驅散人群的催淚彈及水炮,變成圍堵的工具;催淚彈都用完了,他們還是屹立不倒;撤換國大黨主席等。

最后這句「撤換國大黨主席」,我和一名深諳巫統政治的學者聊起,他也提起此事,不過他認為此事大選后才會發生。

經過「底層」社會群體罕見的怒吼后,國大黨會否進一步被邊緣化?巫統及其主導的國家機關角色會否更為吃重?印裔社會會否繞過國大黨直接與執政者對話?國大黨如何自處?

1 Comments:

Blogger 不是HL牛奶 said...

在大馬,好戲總是看不到。

27/12/07  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