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

從本屆州選看砂華政治

2004年11月6日,《東風吹》刊登〈強勢民間 制衡力量》一文,出事、專欄關閉。

2006年4月5日,〈李萬千的哲學入門〉一文無法在隔日的《東風》見報。

2006年5月10日,〈從本屆州選看砂華政治〉一文無法在隔日的《名家》見報。

**??**
砂拉越第9屆州選舉,砂華政治會否產生激烈變化,特別是作為砂州華基政黨的砂拉越人民聯合黨(簡稱人聯黨),這次受到兩個在野黨民主行動黨及人民公正黨的強力夾攻,會否產生前所未有的政局?過去人聯黨主席一連兩次在選戰中敗給行動黨候選人,這次該黨主席陳康南,面對甚么考驗?

整體而言,一般相信人聯黨這次還是穩如泰山,除了行動黨能否贏得多一兩席這個外在變因,反觀其黨內變化,更能左右該黨政局。從人聯黨的政治勢力架構來看,該黨盤踞砂州中區(詩巫、泗里街)、南區(古晉、三馬拉漢),以及北區(美里、民都魯)的主要華人城鎮与半郊選區,蔚成「三足鼎立」的黨內架構。

這也是傳統上人聯黨的格局,每一次的失衡,都或多或少形成該黨的內部隱憂。而本屆大選勁敵當前,該項潛伏性的危機,會否在別有居心者搧風點火下,引發一場「自撬牆角」或「互扯后腿」的陰謀,分化該黨勢力,抑或演變成「東風壓倒西風」或「西宮勝過東宮」的局面,都可能對選戰帶來負面影響。然而,進一步剖析人聯黨黨內變化,「三足鼎立」這個黨內架構的「平衡遊戲」,已不足于解釋該黨當前格局。

當前格局已非三足鼎立

(人聯黨在創黨初期是我國極負盛名的左翼政黨,如果用左派語言解釋制約該黨格局的因素,則恐怕主導砂國陣的砂州首席部長,以及以木材大亨為主的利益集團,才是左右該黨格局的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,至於「平衡遊戲」,則只是「次次要矛盾」而已。)

當前的砂政黨政治格局,主導權在土著保守黨手中。砂州議席已從1996年的62席,增加9席至71席;再看砂國陣的議席分配,土著保守黨從上屆州選的30席,增加5席至35席,人聯黨則從上屆州選的16席,增加3席至 19席;其余的16席由砂拉越民主進步黨和砂拉越人民黨瓜分。

就選舉政治而言,議席分配首先就決定了砂國陣的權力架構,哪個政黨制約其它政黨,從過去幾次的議席分配結果,當可一目了然。

人聯黨歷屆主席,從王其輝、楊國斯、黃順開到陳康南,乍看之下,似乎指向同樣特徵,即籍貫主導了人聯黨各區之間的權力平衡關係。

王其輝和楊國斯領導時期,象徵人聯黨古晉區域客家籍貫權力坐大的年代,前者是一位銀行家、后者是一位職業律師。這也是該黨嘗試走多元路線時期。

隨著1990年國會選舉中楊國斯敗北,遭行動黨砂州強人沈觀仰擊敗后,人聯黨于同年12月召開代表大會,黃順開在古晉人聯的大力反對下,還是中選為主席,象徵該黨進入詩巫區域福州籍貫主導的年代。自1974年加入人聯黨,黃順開就開始代表詩巫,他是砂州政府最資深的華裔部長、首任副首長,兼首位領導該黨的詩巫領袖和福州人,備受朝野政壇人士尊敬。意想不到的是, 1995年國會選舉中,黃順開以226票之差敗給行動黨候選人黃和聯,人聯黨主席再次敗在行動黨手中。

接替黃順開主席職的,是跟他一樣曾經在澳洲受訓當醫生的陳康南。但到了陳康南領導時期,卻很難說是該黨美里區域廣東籍貫主導的年代已經到來!

(反之,人聯黨歷屆主席必須獲得砂首長首肯這個幕後的權力運作機制,正逐步取代「籍貫坐大」,成為遴選該黨主席時,務必要處理的主要矛盾。

與此同時,橫跨木材業、石油業、地產業等商業領域,而又以木材業為主要利益集團這個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與政經網絡,是另一個制約人聯黨格局的重要因素。)

從當前人聯黨的格局與變化來看,說該黨正走向利益集團政治的方向,是有跡可尋的政治現象。不過,這並不表示籍貫、區域等因素,已不復存在。時至今日,福州人在古晉人聯黨有很大影響力。福州人在砂拉越的商業是最成功的,福州籍大亨也是砂州最有錢的人。

人聯黨另一個傳統特徵,是歷屆黨主席職都是由總秘書接任。目前以陳康南為首的人聯黨,總秘書是沈慶輝,他于60年代入黨,曾經被捕,是該黨過去好多屆大選的「選戰戰略家」。根據傳統做法,陳康南之后,沈慶輝理應是接任主席職的人選,但卻有政治觀察家認為,在多項因素影響下,相信黃順舸是更為可能的接班人選。

不同階段皆扮演重要角色

回顧人聯黨黨史,該黨在砂州政治,甚至整體馬來西亞政治,都在不同階段扮演過重要角色,甚至左右政局的關鍵性角色。人聯黨作為砂州第一個註冊政黨,于 1959年6月4日創黨時,為一左翼政黨。開始時該黨由一批受英文教育的知識份子發起,較后許多受華文教育的民眾,以及活躍于職工運動界人士,大量加入該黨。

田英成在《砂拉越華人社會變遷》一書指出,「這個政黨一開始便採取左傾、反帝反殖的鬥爭路線。凝聚華族一股強大的力量,配合華文左傾報紙,古晉的《新聞報》,詩巫的《民眾報》及美里的《砂民日報》,進行反帝反殖的宣傳,加上由華族青年組成共產組織空前活躍,爭取砂拉越的獨立鬥爭。」

60年代初期,面對馬來西亞聯邦這個政治概念與實體的提出與落實,該黨開始時以受華文教育領袖為主的激進派,激烈反對馬來西亞的成立,在這場激烈爭辯與分裂事件中,最終卻由受英文教育的領袖主導,決定加入馬來西亞。

1970年,人聯黨再次扮演關鍵性角色。1970年砂州選成績結果是,人聯黨、國民黨和土著黨個別贏得12 席,但得票率卻以人聯黨為最高,依次為人聯黨28.9%、國民黨24.5%,以及土著黨14.7%;再加上保守黨贏得8席及砂華贏得3席,沒有一個政黨可以單獨執政砂州。

當時的成績顯示,砂州聯盟的總席次只得23席,如果沒有人聯黨的加入,無法執政砂州,因而砂州聯盟和當時的砂州反對黨國民黨,紛紛拉攏人聯黨,以至上演一幕喜劇性的歷史事件,即人聯黨在同一天早上與國民黨談好組成聯盟后,復于晚上改變決定,與砂州聯盟組成執政聯盟。當時,人聯黨加入砂州聯盟一事,一度引起當地許多華裔選民的震驚與不滿!同時給以行動黨一個歷史機遇,東渡砂州政壇。

(儘管已告別左翼政綱,但人聯黨當年涉及砂共活動所學到的最寶貴的一堂課,卻直至今日,依舊受用無窮——砂共搞基層組織,特別是層層控制的手段,為人聯黨用以扎根,牢牢控制著砂華政治。)

1987年的明閣事件中,人聯黨也扮演了重要角色。 1987年砂州選成績結果是,土保黨贏得14席、人聯黨贏得11席、國民黨贏得3席,而當時組成砂反對黨聯盟的達雅黨和砂民黨,分別贏得15席和5席,共20席。這表示,如果人聯黨當年也倒戈相向,那砂州政局或已變天!

本屆砂大選中,人聯黨打出「鞏固華族參政權,一席不能輸」的口號,迎戰反對黨,特別是行動黨的「把火箭射入州議會、監督砂首長」的競選號召。今天的人聯黨,不只告別左翼政黨,越趨保守,也從嘗試走多元族群路線,變成捍衛華族,兼走發展政治路線,這點在陳康南時代,尤為明顯。

(人聯黨向發展政治轉型的成功,也預示了該黨受到利益集團制約的格局,幾乎已成定局。)
http://www.orientaldaily.com.my/detail6.asp?alp=1147269483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